咱今天就聊个教师群体都关心的大事——退休金怎么算,哪些因素能让差距拉开一大截,甚至有可能做到“越退休,越有底气”。
一、教龄长,底子厚
说白了,教龄就是你的“资历资本”。养老金的计算里,工龄每多一年,基础养老金计发比例就能多1%。举个场景,你教龄35年的人,退休金普遍要比25年教龄的高出30%-50%。这可不是一点点差距,尤其是有些老教师,教龄长,视同缴费年限多,这部分在过渡性养老金上体现得很明显。
想想看,你是25年工龄的教师,每个月少拿几百块,一年下来就是几千块,十几年呢?这差距能买多少书、多少菜啊。
二、缴费基数,决定“起跑线”
缴费基数就像你的退休储蓄的月存款额。它直接影响你个人账户的余额,也影响养老金基数。假如你在职时的工资是7000元,可单位按5300元给你缴费,这就等于每个月少存了“养老钱”,退休后自然少领。
展开剩余71%很多教师可能觉得差个一两千的基数没啥,可真到退休时一算,个人账户余额少个好几万,折算到每个月的养老金,能差十几甚至几十个百分点。
你觉得自己缴费基数够高了吗?有没有和实际工资对得上?
三、退休地社平工资,决定你“起跳”的高度
社平工资,是计算基础养老金时的重要参数。不同城市之间差距大得很,一线城市能到一万多,三四线可能就六七千。
比如同样是35年教龄、缴费基数5300元,在一线城市基础养老金可能是2100元,而在三四线只能拿1260元,每个月差了840元,一年就是一万多。这就是为什么有的老师退休后还会考虑在哪个城市办手续。
四、职称和岗位级别,让你“加分”
职称不仅影响过渡性养老金的系数,还关系到职业年金的缴费比例。中级职称的视同缴费指数一般是1.0,高级职称能到1.2甚至1.5,这意味着同样的工龄,高职称退休金更高。
比如35年教龄的高级职称教师,过渡性养老金可能比中级高出几十到上百元;再加上职业年金账户积累更多,年金部分的月领金额也会更可观。
你是不是觉得职称评上去不仅是荣誉,还是实打实的收入?
五、来看看一个测算
假设一位老师:35年工龄(25年视同缴费年限),缴费基数5300元,退休地社平工资7500元,中级职称。
基础养老金=7500×1.2÷2×35×1%=1575元
个人账户养老金=150000÷139≈1079元
过渡性养老金=7500×1.0×25×1.2%=225元
职业年金=100000÷139≈719元
每月合计3598元,大约是退休前5300元工资的68%。
可如果是高级职称,过渡性养老金能到337元;如果缴费基数是7000元,个人账户余额能到20万元,养老金立刻多几百;再加上教龄延长到40年,基础养老金还能涨到1800元。这么一叠加,轻轻松松就比原先多出一千多块。
养老金多少不是单一因素决定的,它是教龄、缴费基数、退休地社平工资、职称等多方面的综合结果。早点规划,能让你到退休时少走弯路,多拿真金白银。
你觉得自己现在的条件,退休后能拿到多少养老金?你会考虑为了提高退休金去争取更高的职称、延长教龄或者调整缴费基数吗?欢迎聊聊你的看法。
发布于:山东省
